以“得”育“德”:基于道德本义的思考张鲁川【期刊名称】《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5页(P32-36) 【作者】张鲁川【作者单位】㥁字从直从心,也是古“德”字。德本义为登、升。《说文》“德,升也。”也常用以指道德、品德。《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颖达疏:“德,谓德行,业,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德”字最早是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上,在最初的字形上是代表着直行、向上的意思,后来随着文字的演变,“德”字的含义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和延伸㥁字从直从心,也就是古“德”字。德的本义是升,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升当作登。《辵部》曰:‘迁,登也。’此当同之……今俗谓用力徙前曰德,古语也。”桂馥的《说文义
(1)“德”是内心的一把“尺子”,以德治国要以“人民”为主体,要多从“被统治者”出发;如果只顾自己的统治利益,而不管老百姓的利益,舍本求末,用具体的仁义道德来要求别人,规范别人,“德”的本义是登高、攀登。如《易·剥》:“君子德车。”引申指感激、报答。如《左传·成公三年》
也有人认为“德”的本义是登上、升。“德”常用于指道德、品德,引申指有道德的贤明之士。“德”是美好的,故又引申有恩惠、感恩。又引申指客观规律等意义。德在古代文献中也与“得”-- “德”是现代楷书的写法。2、“德”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荀子· 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
㥁字从直从心,也是古“德”字。德本义为登、升。《说文》“德,升也。”也常用以指道德、品德。《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颖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引申指有道我们可以回答“德”字的造字本义了。“德”就是用心生产,用心耕种,粮种发芽,有所收获,有能力养育生命。简化一点,“德”字造字本义,就是种出粮食以供养生命。“德”字大量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