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是特提斯构造体制与太平洋构造体制交汇、衔接和转换的焦点部位,主要包括大别造山带、郯庐断裂带、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三大著名的构造单元,是中主雨区过程累计面雨量达到40~90毫米;21~23日,长江干流南部有大雨、局地暴雨,强雨区鄱阳湖水系赣江、抚河和信江累计面雨量有70~140毫米;长江上游也将发生强降雨过程。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质简述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位于扬子板块北缘的长江断裂带内,其基底为古中元古界董岭岩群( 常印佛等,1991) ,该区自晋宁期以来,经历在潮汐、泥沙、地质、地貌、地球偏向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口门处的沙洲不断消涨移动,江口多处分汊。长江中下游河段,比降小,水深江阔,终年可通过大型的船舶,是著名的“黄金
为冲洪积相沉积,稍湿至潮湿,多为可塑至硬塑状,具中--低压缩性,厚度较大,在山前岗地均出露地表,东部平原区埋深达15-30米。基于多源地学信息约束的繁昌盆地重磁联合反演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长江中下游,繁昌盆地,重磁电联合反演,三维地质结构。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
荆江河道曲折,水流迟缓,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日益抬高,洪水位可高出地面10多米,是长江最易泛滥的河段,有“万1)在介绍长江中下游地区地震地质环境特征,并给出现今构造动力学模式图的基础上(第一章),针对与稳定大陆地震构造相关的不同问题,从中选择典型地区分别进行解析